方言這個問題……

我總是有意無意地會注意到別人的口音——而且在我看來有口音是很可愛的,口音構成了一個人最初的背景和風貌,就好比說你在不認識一個人之前,只通過對話,口音和聲音,大概就能夠描繪出這大概是個什麼模樣的人來,比字跡還可靠,因為這個電腦時代會好好寫字的人真的不多(眾:根本是在為自己的醜字開脫吧)。

有一部曾經得過小金人的電影《撞車》,裡面有個細節就是說正在拍電影的某黑人演員通過上正音班悄悄地把自己的黑人口音給修掉了,同樣是黑人的導演沒有太在意這件事,甚至覺得這是合理的適當的行為,但副導卻堅持稱這與人物的背景設定不符,這於是變成是一件跟種族主義無關的事情,而跟文化相及。

福樓拜說過“正確的詞是唯一的”,其中包括方言的合理應用,他的弟子莫泊桑也如是做,并且被寫進中國中學的教科書裡以說明兩位作家對法國文學的重大貢獻——現在我親眼證明確是真的。口音是個很微妙的東西,我們在美國電影裡可以通過人物開口的第一話就猜到伊是英裔(英國口音),黑手黨成員(意大利口音),貧民窟出身(布魯克林區黑人口音),在日本動畫裡也可以通過短短的幾個單字就知道這個穿著古裝的美貌女子是出身公家(京都腔),還是武家(關東腔)。

可是在中國……自從白化文運動之後,方言變成一件很微妙的事情,不要說登堂入室出現在高貴的印刷物上了,就是上個電視電影什麼的還非得托各位領導人的光(好像現在規定拍攝領導人物傳記也不能使用方言)。現在方言到底是怎么得罪國語了?

從遠裡說《離騷》就是用楚地方言寫成的詩,往近裡說《海上花》也是用吳語寫的,我作為江南人,讀原作其實也並不大吃力,反而是張愛玲苦心翻譯的那個“普及本”,失去方言的趣味也就罷了,造成很多南方的同學也跳過原作而直接讀普及本,那就實在太可惜了。

南方方言時有許多形象而有趣的詞匯,還有一些從古語中保留下來的典雅而精緻的詞匯,是被革過一次命的白話當中沒有的。中國的國語課本裡那么喜歡分析魯迅先生,顛過來倒過去地證明孔乙己非得“排”開銅錢,而閏土非得“蹩”進房間不可,卻從來不提一句伊本來是紹興人,紹興地方本來就有這樣講話的習慣。

因為他是魯迅,所以他排也排得,蹩也蹩得,一顆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也使得(眾:你到底是有多糾結這句話啊!)再往後呢,我還可以在小說中大方地就讓一個籍貫廣東的人說出:“你喺边度啊?”這樣方言的對白嗎?甚至乎如果我更BT一點,就妄想不白描背景,只能方言的些許差距來暗示兩個說粵語的人當中一個是香港人,一個是深圳人,可以嗎?

沒有法律規定不可以,但也不會有人——尤其是官方的人——會想到要這樣做。這限制了中國文學的發展——從很大很大的程度上,因為這種“官方”的思維模式限制了可能性,那個找到“唯一準確的詞”的可能性。

所以說廣X局的週期性躁鬱症導致字幕組如雨後春筍般遍開中華大地,在文化上來說也許是件好事。很早很早以前,在我還是初代字幕組成員的時候,我們就有考慮過用中國各地的方言對應美國電影中不同的英語口音,不過因為我做字幕的時間很短,而且那年頭的片源和人員也不像如今這么方便齊全,所以這只是一種設想,並沒有真正的實施。

我一向說比英語字幕組要來得奔放而有愛的日語字幕組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或者說這只是人類本能地呼應了應歷史的要求,雖然也許遲了許多許多年。HKG邪惡而微妙的吐槽也好,Wolf發洩在戰B上的瘋狂也好,還是京黑通過戰場挖個雷展現出來的惡搞也好,字幕組們也到了某個突破點的時候了。

比方說,我記得有跟某做drama翻譯的網友討論過像阿沙利女王的怪聲怪氣的關西腔是不是能夠白譯回洋徑浜式的上海話,而黑社會老大那種彈舌彈得很凶的流氓腔是不是就可以直對成殺很大的陜西話,等等,因為這不僅僅是涉及到“語意”的問題,比方說設定阿沙利女王說關西話是為了突顯“嫵媚優雅”的特質同時也暗示伊是非常古老的紙,這就是方言的“背景”。當然這樣可能給“通閱性”造成一定的困難,但在日本就這種關西腔事實上也不是人人都聽得懂的吧(攤手)。

《戰場挖個雷》是真的很雷,不過主要是雷在將原本人畜無害的架空設定硬是還原成阿姆斯特朗回旋阿姆斯特朗旋轉炮——認真你就輸了。如果能將設定維持架空,而將人物的對白真的照這種“大媽是東北的”“姑娘是村上的”“公子是城裡的”口語特點也翻譯的話,會是這些民間的“幕後英雄”們改寫一部分文化歷史的契機。

當然,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絕,比方說《鬍子小雞》dymy(應該是他們家的吧)第二話翻譯,最後的“鄙雞不才,這廂有禮,請多關照”要照這個口吻來翻譯的話,前面的“麵包是老子的”和“搞咩啊”就值得商榷了。一個人(或者雞)說話的口音和口吻還有使用的詞彙的年代感應該要始終保持一致。《戰場挖個雷》這方面的缺陷當然更加嚴重。

不過“信、達、雅”,在這個官方翻譯已經敗壞到讓人幾乎想要似有糸色望先生而去的年代,居然能夠跟民間甚至連“組織”都算不上的團體要求“達”,我已經內牛滿面了。

下面就是《戰場挖個雷》的部分截圖。當然這部是做給80後看的,如果沒有看過《地雷戰》這部經典的抗日電影的話,大概會抓不住前面的笑點在哪裡(以下,請用八一製片廠當年製作的抗日題材電影裡的人物的說話口氣及口音代入)。

snaps snap2vwk snap3f

snap4wku snap5z snap6a

snap7z snap8w snap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