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庸俗版的麦田守望者——Twelve

s4386313 我记忆当中麦田守望者好像没被拍成过电影,作为一部具有时代性的非意识流文学作品,这也算是“少数”的一例。美国人民还是很脆弱的啊——尤其相比于欧洲人民来说,估计是家长们承受不了惨绿青少年这样那样的(《发条橙子》上映之后导演似乎就遭受到威胁),不少居住在美国的同学提醒我:美利坚真正的文化绝对不是你在电影上看到的那个样子,这是一个清教国家,电影中极少涉及的广大农村和农民才是真正美国人民的代表(这一点倒是跟中国的情况很像么,看来美国人民也被“误解”得很厉害啊)

一开始,这部电影是有点《麦田守望者》的意思的——隔离于自己所生存的世界,迷失在虚无中的青少年,那些极度浮华而无实在意义的生活,性,毒品,酒精,舞会,没有感情投入没有未来梦想没有现实体会的一大群一大群的青少年,或是愿沉迷而不自知或是想解脱而不得法。而且还用到了旁白这一手段,我曾经想过把《麦》拍成电影应该会有很多镜外os的。

因为这是和法国合拍的片子,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样也是可以的吧,被美国的父母们投诉几声关系不大啊。

后来第一个逆光镜头出现的时候,我有点泄气,心里想“完了……”,觉得导演是要搞砸了。有点类似a single man,都是讲广大群众所不熟悉的生活群体,偏偏又要用很不写实的手法,于是就把广大群众本来也能够体会并且感受到的痛苦和不幸给彻底地隔离开,只剩下一个写满“痛苦”的华丽丽的壳。当然,导演这么弄的意思是要表现出男主的内心世界,那些记忆那些想法都是脱离于现实环境,被男主脑内ps加工过的,具有特殊意相的,但是……形式主义害死人啊。

这个本子的前半段原来还是很有发挥的空间的,我可以想见这里面所描写的事情在美国会产生多大的争议——有钱有势的父母们对孩子漠不关心,娇生惯养的高材生们自甘堕落,男生们只想着怎么能把一个女生弄上床,而女生们为了一个舞会一点毒品就可以宽衣解带躺下来,甚至在死亡时也只想着“这下轰动了,这下我出名了,这下人们会记住我,这下我是明星了”的虚荣,这一切都是很违背一个清教徒国家该有的家庭幸福父慈子孝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
后半段当男主那个完全代表“良好的美国青少年的精神面貌”的青梅竹马出现时,就走向了彻底的崩坏。尤其是最后当那位青梅竹马在医院里严正地和男主划清界限,电影终于打出自己的slogan: we must live the best life we can.差点没把我给看崩溃——感情这丫竟然是个励志片吗???!!!这就好比哥斯拉穿上了超人服一样的可笑啊……我走出电影院走上地铁一路上就买想明白:这究竟是本子天生就如此,呃,励志呢,还是导演,呃,怕教坏小孩呢?

如果把那个肌肉男做主角的话,会有冲击力的多。如果电影在肌肉男倒下时就结束的话,会有余味的多。如果旁白大叔能换个人,并且把人称换成“我”的话,会有爱的多。如果把电影里的女性角色都换人演的话,会有观赏性的多(演技上来讲)。如果把那些逆光的镜头都给我砍掉的话,会写实得多。如果把旁白的台词再砍掉一点的话,会有趣得多(旁白好多废话,被新版《红楼梦》病毒传染了吗?)。像现在这样,感觉就是什么都拍了但没有重点,什么都说了但完全没有一个重点,拉里拉杂的。

这片——也就男主角长得挺好看这样了。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