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师也开题来讲剩女的问题

最近连国外都注意到中国的婚恋问题了。这种注意当然不是吃饱了撑的瞎打听闲8g,这是个很严肃的社会问题——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的暴力犯罪八成以上是由男性造成的,而促使犯罪的动机无外乎就是“本能”,“本能”两字再解释就是“食色性也”,一要吃饭二要解决性欲。一个贫富业已极不平均的国家,男女比例又因传统观念和计划生育双管齐下而大失调,在此基础之上,尚有适婚女性找不到伴侣,再加上性工作因国情问题始终无法站到亮处得到合法承认,种种因素相加,别小看这个一男一女过日子的问题,一旦量变严重就会导致质变,影响一个社会的稳定从而影响这些个外国金主们在中国的投资和产业。

所谓“剩女”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丁老师自己作为“剩斗士”(虽然还是五小强级别的),开题就从剩女的角度来讲一下,免得各位无聊男士有主名花调侃甚至妖魔化我们剩女。

首先这个“剩”的观念算是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我不能说美国,但是欧洲人相对活得比较自在,有多种方式来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性工作合法的国家也不在少数,而且福利社会没有“养儿防老,找伴护病”的需求,再加上文化上讲求个体独立,孩子成年就自己生活(意大利除外),父母也不过问其私事,因此结婚不结有孩子没有除了因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而忧心忡忡的政府之外,普通国民没有把这个当话题的习惯,爱结不结爱生不生都是私人事情。四五十岁仍然独自生活,炮友成群的也不是什么稀罕情况,或者两人同居四五十年不去领证的也大有人在。

到了一个年纪不婚不育就劳师动众,七嘴八舌,全民惶恐,举国震惊,友邦惊诧,“人必须要结婚,不结婚是不对的”——尤其是女人到了年纪仍然独自潇洒更是情况不妙——这个本身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观念,所以当然不能和中国人的另一个传统观念——择偶观——分开来说。要是没有传统的婚姻观就根本没有“剩”之一说,而这传统的婚姻观无疑又是传统的择偶观的前提同时也是后继,以至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也许到我们这一代要息了)。所以不可能一方面肯定这种婚姻观的同时否定这种择偶观,也即是如某些男童鞋那样一面大叫“女人当然是要结婚的”一面大呼“她们把条件放低就自然嫁出去了”——这两句话本身是矛盾的,后面自然就要说明。

中国人的择偶观,我说给法国人,人家都觉得很稀奇的——比如男生身量应该要比女生高,男生的学历要比女生高(至少要相当),男生的收入要比女生高,此外还有家庭背景,地理条件,等等等等。某次聊天途中,A大发感叹“可怜的矮个儿们”,S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也向我打听“据说中国女生特别喜欢个子高的男人是不是真的啊?”,如此少见多怪的态度,跟我们初来法国时看到满街高头大马的女人挽着比自己矮一头半头的男人时,是一样的。

为什么两地的择偶观有这样的差别?很简单的说明,就是无论是A还是S都以为“结婚是因为相爱”,而“爱情是不需要理由的”。
这句话坐在桌子两边正考量着对方的工作是否稳定家庭背景是否优秀户口是否金贵的相亲男女们听起来是不是太傻太天真了?如果是“因为相爱所以我们结婚吧”,那么“没有找到爱的所以结不了”就成为一个很合理的“剩因”。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灵魂之唯一伴侣谈何容易!!!这么容易找到的话这世间何来这许多痴男怨女的故事?
而我把这个“剩因”说将出去,说丁老师我因为没有遇到心动的那个人,没有那么热血冲头的感觉,没有那种荷尔蒙喷发的兴奋,所以剩着所以等着,多少人嗤之以鼻,多少人眉头轻挑,多少人暗自结论——你明明就是条件定得太高。意思是如果我条件定得低点就能爱到了,意思是爱情原来是有条件的,意思是有条件的爱情本来是公认的。

那么爱情有些什么条件呢,前面说过了:男方应该比女方强。

丁老师使用“应该”这个词是有讲究的,“应该”是指社会习惯约定俗成如此。我再说得直白点,比方说(注意这只是“比方”)丁老师相貌80+,身高160+,智商130+,学历硕士+,月入1W+(人民币),语言能力英语法语+,年龄30-,婚恋使0-(当然更加没有小孩),遗传疾病0.5-,然后我说,我不在乎身高长相学历收入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智商水平农村户口,然后真的与一个外来务工人员陷入热恋,你猜这婚能结成吗?即使我有这种胆量力抗舆论压力,男方只怕也承受不起,证还没领呢就能被闲言碎语双双折磨死。

况且,以中国传统的择偶观,丁老师这种“比方”(再度强调这只是“比方”)出来的条件,在婚姻市场上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以这个条件很容易就导致一个直接后果——这女人不受控制。“娶妻求德,纳妾取貌”,如果丁老师冲出去作为竞争对手跟男人抢饭碗倒是颇有几分胜算,坐在婚姻的另一头则肯定是不受欢迎的。这个就是“传统”的根本,是私有制的观念还根深蒂固的小农社会的文化观念——即女性是男性的私产。女人的价值是由她所嫁的对象给予的,男人的光环则是由他所娶的对象增添的。

这种观念在贞操观上,节烈观上,不少体现。在男人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已经成为一种“美德”的时候,女生还被要求不应该在婚前追求性快感,甚至在遭遇到强奸的威胁时应该自断性命,论坛上关于如何识别处女的帖子月经不息……自然在婚姻当中,自身价值越高的女人,其实娶用价值愈低。再以丁老师前面“比方”的条件为例,一般这种情况的女性工作时间亦长工作压力也大放弃工作做全职主妇的可能性极低热爱家务顺从听话的品性全无——理由很简单,既然双方平等,且从智能体力上说不好我就胜你一头,我何必要做小伏低忍气吞声?何苦要放弃前途舍弃事业?我所追求的很可能就不是一家一室生儿育女这种“贡献用”的价值,而是与男人相同的自我价值。

于是情况就是,在非爱情导向或者说是以“有条件的爱情”为导向的婚姻市场上,男人看中的是相貌身材温柔贤淑,最好能生生不息地为其家传宗接代(又是小农社会典型思想体现),对其在外寻欢作乐视而不见,每日全心全力打理自己的外在以求在床第间不要被人比下去以至受到嫌弃最终遭到抛弃,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翻墙会编码,对男人来说不是“好条件”,所谓“好条件”是眼睛大皮肤白腿长还有人间胸器……说会欣赏女人的智慧独立的个性特殊的性格什么的,那都是奇葩中的奇葩。毕竟他们在找的是一个能够带出去向人炫耀,给自己的脸面增光添彩的装饰品,外加生育+泄欲工具——这就是私产的用处。另一厢边,被当成私产的女人自然也就要求男人有房有车,牛逼一方。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公平,你既要36D就不能嫌别人要一百W+,各取所需公平交易嘛。你想的是私产能有这般那般的好处,那好的私产不就像那西湖边的别墅一样,自然也要挑一挑主顾,以保证自己在被利用尽之时也能得到相当的保障。你倒是挑得欢快尽兴,却要求对方只看你的优点看你的将来,用自己那一身可去换百万的条件来交换你的“潜力”,这世上且有这么便宜的好事么?

于是剩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这样的——女生错把智慧学历当成自己的“条件”,以为具备这些“条件”就能找到一个“好条件”的男人,殊不知她们觉得“好条件”的男生却对自己不感兴趣,更愿意追求青春的肉体或者宜家的品性。女生对他们来说,除去功能性之外,什么头脑学识都只是装饰品镀金镀银的问题而已。如今大款时兴包大学生,难道这些暴发户是想找个人谈谈次贷问题人工智能能源危机吗?当然不是。只是这样说出去好听,带出去好看,满足虚荣心。所有镀金镀银的前提还是——外表要漂亮。

在一个以“条件”为结婚前提的社会当中,男女对“条件”的定位不同,自然不相为婚。这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只要一天大家还是把“降低条件”只求“能结婚”为立论点来探讨现代这些明明有工作能力有相当收入有正常人格的女性的生活选择,就说明这个“私产观念”就还没有过去,而在这种观念下进行择偶,最后剩下的,是大量的“条件优越”的女生,和更大量的“没条件”的男生,我们也可以将此想成自然界在对中国的人口(包括数量和质量)进行调控,历史要将中国的婚恋观念自行转变。只是我们不幸,又做了试点。

剩下,又不是世界末日。剩的人多了,也便成为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如果成为多数,就变成主流成为自然了。